![](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3月29日,仙龙镇牛门口村的风林牧歌蔬菜种植家庭农场里,返乡创办农场的业主何波正跟镇政府分管经济发展的负责人介绍他的竹荪种植基地建设情况,感谢政府对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正在农场干活的60岁村民梁远琼高兴地说:“何波跟我是一个生产队的,之前他一直在外面办厂,前年听说他要回乡创业,我们都很高兴,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啦!去年我在他的这个农场里干活,耽耽搁搁的,也挣了五六千块钱,够零用了。关键是把小外孙和生病的老伴也照顾了。” 何波是仙龙众多“归雁”里的一个。近年来,仙龙镇实施“请回来、留得住、助发展”措施,激活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引导“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有力助推仙龙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成功回引企业、项目、业主48个,总投资约7000多万元,实现产值上亿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余人。 返乡办企业实现双赢 仙龙镇大石坝村有个相当“牛”的花厂,是返乡创业者姚利祥创办的。别看这家花厂不起眼,生产的仿真花竟然销到了欧洲、亚洲的七八个国家,常年有100多个村民就业。加上外包,吸纳就业300多人。 2013年,一直在广东的花艺公司打工的姚利祥回乡创业。花厂才成立时,叫姚利祥花艺厂。他建成了永川首条仿真花生产线,专门生产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又符合欧亚国家消费者口味的纸花、绢花和丝绸花,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订单。2014年,姚利祥又成立重庆腾宏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仿真花品种由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平均年销额在1500万元左右。 为什么会想到返乡创业,而且是在一个村里办厂?姚利祥说,自己的仿真花生产加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把厂办在村里,既方便了村民就业,自己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我的厂里基本都是女工,我觉得这些姐姐都挺好的。”1985年出生的姚利祥说。 “这个老板厉害,这么年轻就开个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钱,对我们工人也很好。”60岁的徐先芳是已在厂里工作了3年的老工人了,每个月一般能有2000多元工资。每天早晨,她步行半个多小时来上班,中午在厂里吃饭,荷包里有钱的生活让她觉得很幸福。 2014年,姚利祥被永川区委、区政府评为年度十大创业标兵。2015年,企业升为规模以上企业,得到区政府的资金奖励。 在大牌坊村,返乡创业者罗海创办了重庆汉迹酒业原生态酿造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建成集“原酒酿造”、“老酒窖藏”、“成品灌装”为一体的渝西地区较大的浓香型白酒酿造空间。 据仙龙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返乡创业者在仙龙创办企业8家,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年产值约6000多万元,从业人员300多人。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酒类销售、工艺品制作销售及电子加工、玩具加工、食品加工等。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在办家庭农场前,何波在重庆经营汽车配件企业。“近年来制造业竞争压力很大,我想到了是不是可以转型农业。要做农业,当然最好的还是家乡。家乡政府很支持,乡里乡亲的很亲切。”2015年,何波回到牛门口村,开始建他的农场和竹荪生产基地。 按何波的规划,预计流转土地200亩,总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主要以有机食用菌、绿色蔬菜、四季名优水果等农产品种植及高档鱼类养殖的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殖结合休闲度假、农家乐、体验式农业为一体的休闲农场。 因为有多年制造业经营经验,何波做农业也很自然地有制造加工意识。他种的竹荪菌目前已有了些深加工产品,如竹荪原浆酒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把农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是IT人士龚其世返乡创业时不出大家意外的选择。龚其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IT行业工作,收入稳定,生活安逸。2012年,他怀揣着梦想回乡创业——养山羊。规模扩大以后,他利用起了网络,把山羊和果园的整个饲养和培育过程都记录下来放到网上,以此来扩大销售范围,提升知名度。去年,他的水果全部实现了网上销售。 在巨龙村的肖家坝农业园区,之前在重庆开酒店的“归雁”罗正青流转了200多亩地种蔬菜、养鱼。他准备用自己的酒店管理经验好好地打造观光型农业。 目前,仙龙“归雁”们回乡创办家庭农场20户、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20家,经营范围包括鸡牛羊的养殖销售等;苗木果蔬的种植销售等;渔具、化肥的销售等;以及农业观光旅游及生态农业开发。 “这些‘归雁’大多很年轻,思想很活跃,之前从事了不同的行业,他们的回归,推动了仙龙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农业跟旅游业、加工业、互联网等的融合发展,给仙龙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仙龙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大力发展“归雁经济” 据了解,为大力发展“归雁经济”,仙龙镇采取了多项务实措施,取得了实效。 精准识别建“雁库”。全方位摸排在外成功人士、农民工、技术人员等信息,汇总分类建立信息库台账,专人联系动态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信息、回乡创业所想所需、意见建议,梳理出资金型、技术型、资金技术结合型“领头雁”信息50余条。 乡情感召引“雁归”。实施“乡情感召回引”计划,全年召开两次在外人士座谈会,利用QQ群、仙龙微讯等推送家乡变化、创业政策等,在节假日登门拜访或电话联络送祝福等感召“雁归”。 倾心服务筑“雁巢”。成立创业就业服务领导小组,为企业争取各项优惠政策,联系协调各种资源需求,一站式为企业提供办证、入驻、融资、用工等全程跟踪(代办)服务,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200余个。 引领“群雁”振翅飞。引导企业、业主集中优势抱团发展,组建柑橘种植、蔬菜种植、山羊养殖、农产品经销等股份合作社等。推荐选举17只“归雁”为区、镇人大代表,吸纳10只“归雁”入商会,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示范带动 “大雁”回归家乡开辟新天地。 “家乡创业大有可为,也能大有作为。”仙龙镇的“归雁”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